影响商圈大小的因素-凯发app平台
来源:飙马(中国) 作者:飙马(中国) 时间:2015-01-09
商圈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即主商圈、次商圈、边缘商圈。
(1)主商圈
主圈即主要商圈,也称第一商圈,是指最接近商店的区域。在主要商圈内,消费者去商店购物最为方便,一般情况下,65%左右的顾客来自主要商圈。在主商圈内,顾客在人口中的密度较高,每个顾客的平均购货额也最高,这一商圈很少与其他类型商店的商圈发生重叠,否则就易出现过度竞争。一般来说,小型商店的核心商圈在0.8km之内,顾客步行来店在10分钟以内:大型商场的核心商圈在5km以内,无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来店,不超过20分钟。
(2)次商圈
次圈即次要商圈,也称第二商圈,是指位于主要商圈外围的次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内,顾客较为分散,但消费者来店购买商品也较为方便,在次要商圈内聚集着百货商店25%左右的顾客。一般来说,小型商店的次要商圈在1.5km之内,顾客步行来店在20分钟以内:大型商场的次要商圈在8km以内,无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来店,平均不超过40分钟。
(3)边缘商圈
边缘商圈也称第三商圈,是指位于次要商圈以外的区域。在边缘商圈内,散居着百货商店约10%左右的顾客,在这个区域的消费者来商店购买商品不太方便。一般来说,小型商店的边缘商圈在1.5km以外,顾客步行来店在20分钟以上;大型商场的边缘商圈在8km以外,无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来店平均在40分钟以上。
商圈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范围和形态是会经常变化的,一般情况下,商圈形态表现多为各种不规则的多角形,为便于研究分析,一般将商圈抽象地视为以商店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圆圈型。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商圈范围的大小呢?总体来说,一般包括如下七个因素:
一、项目自身的特点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商圈,即使是同类型项目,坐落于同一地区,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商圈范围也有所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因素有:商店的形象和信誉,服务质量的优劣,商品经营的特色,价位的高低,以及物质设施的差异等。经营同类商品的两个商店即便同处一个地区的同一条街道,其对顾客的吸引力也会有所差异,相应地,商圈规模也不一致。那些经营灵活,商品齐全,服务周到,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形象的商店,商圈规模相对地会较其他同行业商店大。
二、项目经营规模
项目因其经营规模不同,商圈大小也不相同。比如北京大悦城和北京新中关购物中心的商圈由于规模不同,其商圈明显不同。
一般来说,经营规模大、种类品种多,吸引顾客的范围也大。但因为规模越大,品种就越多,销售的辐射区域就越广,商圈的半径就越大。应该指出的是:商圈总是有限度的,不会无限扩张。
三、经营商品种类
我们以百货商店为例,百货商店的商圈大小因其经营的商品种类而异,即百货商店的商品经营种类对其商圈大小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以经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百货商店,其商圈大多以主要商圈(第一商圈)为主,而以经营高档大件耐用消费品为主的百货商店,其商圈的边缘部分可扩展到12km左右。
四、交通运输情况
位于交通便利地区的项目,商圈规模会因此扩大,反之则限制了商圈的延伸。自然的各人为的地理障碍,如山脉、河流、铁路以及高速公路,会无情地截断商圈的界限,成为商圈规模扩大的巨大障碍。所在界定商圈时,要考虑到影响顾客来店的交通条件,如街道通达程度、公共汽车运行状况、交通设施和管理措施等因素,尽量扩大商圈,使项目有更宽的服务面和更广的服务群。
五、竞争对手的地理位置
相互竞争的项目之间距离越大,它们各自的商圈也越大。如潜在顾客居于两家同行业商店之间,各自分别会吸引一部分潜在顾客,造成客流分散,商圈都会因此而缩小。但有此相互竞争的商店毗邻而设,顾客因有较多的比较选择机会而被吸引过来,则商圈反而会因竞争而扩大。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两家同类型的百货同商店相距在1.5km以外,8km以内,对顾客的争夺是激烈的,两家商店的商圈都会缩小。两家同粪型的百货商店距离在8km以外,随着距离的扩大,竞争程度会逐渐减弱,以至形成各自的商圈。
六、促销程度
商圈大小固然要受到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它决不是固定不变的,经营者的主观努力也会影响商圈的变化。如通过广告宣传,开展公关活动,以及广泛的人员推销与营业推广活动不断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边际商圈顾客慕名光顾,随之商店的商圈规模会骤然扩张。
七、消费者的流动性
随着消费者流动性的增长,光顾的顾客来源会更为广泛,边缘商圈会因此而扩大,项目的整个商圈规模也会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