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文旅行业都快成了社会发展的“灵丹妙药”了。文旅 x行业、n多场景文旅、文旅行业横向的产业扩容和纵向的时间拉长,都让文旅行业向着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方向发展。
但是一个个不太乐观的行业数据又一次次提醒我们,文旅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健康度有待提高的行业,还指望其对其他行业形成赋能?说实话,这个事情挺难。我们今天尝试着就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把我们团队的观察和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文旅 ”的本质和内涵
二、发展文旅行业的负面内容有哪些
三、“文旅 ”的应用场景都有哪些
四、“文旅 ”的后旅游时代思考
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思考,给那些年底做总结和明年工作计划的文旅同仁,带来点滴启发和思考。
01
“文旅 ”的本质和内涵
我们不从课本上专业的角度去解读“文化旅游”的名词含义,而从我们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提取对文旅行业的核心理解,暨:“文旅行业=优质服务 文化价值”。所以“文旅 ”的方法论就是通过服务和文化赋能的形式,形成对其他行业底层逻辑的提升。
比如我们在各地看到过很多的工业遗存,通过环境和产品的改造,形成了很多城市更新下的休闲旅游空间、研学基地、旅游景点。但是说实话,很少有项目能够成功!为什么呢?因为投资容易,但是改变原来这个工厂(尤其是国有体系下的)的服务意识,比登天还难。从来不做主动营销、周末放假管理层手机关机、园内服务灵活性几乎没有、任何事情都要三请示五汇报……,种种这些现象导致了就算改变了旅游的身体,但头脑还是原来的工厂思维。这类只理解了旅游的壳、但是没有做文旅的魂——服务的项目,一抓一大把,不可能得到消费者的喜爱,也就更不会有良性的运营回报。
我们还可以吐槽过无数的行业:你买了一辆几十万元的车,除了上保险和检车的时候能接到4s店电话外,基本上感觉不到他们的服务;你买了一个房子,交房前你是上帝,交房后你就是前任……
如果让我们用文旅的思维去改造4s店,可能它会成为一个汽车博物馆,但恰好有销售功能;也许他就不需要各种抖音上那些精致的销售人员,而是提供优质的从售前到售后的全过程服务,再到持续的生活增益价值等内容。有人可能要说,这种服务不是不会做,而是成本太大没法做的时候,你去看看河南的胖东来、你去看看那些文商旅样板的南京德基mall里上千万装修的卫生间,就能理解这个事情了。
我们最后将“文旅”的本质和内涵总结为“服务意识、文化价值、产品思维”,而不是要将任何行业都改造成“旅游业”;是用“文旅”的方法论,对其原有行业进行提升和优化。
02
发展文旅行业的负面内容有哪些
发展文旅行业造成的最大破坏,就是外来极其功利的商业氛围,对原住民和在地文化的冲击。从今年的西藏、新疆、内蒙等地频繁传出景区附近道路(又或者乡间小路)拦路收费、沙漠里面放钉子扎破游客轮胎从而天价拖车;那些看上去热情的当地人和出租车司机,可能给你推荐的不是最好的而是回扣最多的项目……旅游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却带走了淳朴和原生态的文化之美。因此寻找文旅产业与在地文化共生之法,是保留原生态文化之美的有效路径。
当文旅不断扩大内涵和外延、拓展时间和空间的边界,终成一个万能膏药——发展经济靠它,促进民生靠它,振兴乡村靠它,更新城市也靠它……就像重点中学里一个本来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大家非要期待他能考上清华北大,这其实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降低文旅预期,回归理性态度”。
其他的负面问题包括且不限于“被利用的多、被真心对待的少”的文旅地产行业。甚至有一种声音认为个别爆雷的项目是因为做多了“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较差”的文旅行业,而忽略了这个用来讲故事的文旅行业对业主方本身项目溢价、土地成本降耗等方面的优势——“少讲点故事,多干点实事”。
文旅这个行业是很多不理性投资人的“陷马坑”,我们看到过太多以前其他行业的成功者进入而被拴住、血本无归的案例。今年开始,在很多场合我多次提到“文旅业已经进入了精密科学学科,而不是点子和资源为王的时代;需要在一百个环节都做对才有可能成功,而不是靠某个有想法投资人进来就赚钱的时代”——“多一些理性合格投资人,多一些钻研少一些钻营”。
03
“文旅 ”的应用场景都有哪些行业
很多时候,我们做“文旅 x或者n 文旅”都是基于让这个原来的场景或者内容,具备文旅的属性。说白了就是基于文旅运营的逻辑,进行产品的改造和升级。说实话,这是个小场景的应用。我们今天提出来的“文旅 ”的本质是:将“文旅 ”作为一个提高精细化服务和文化价值、产品思维的方法论,基于对原有行业而非让其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价值提升的模式。
我们举一个很多人可能比较不容易接受的场景:墓地陵园。其实是一个对绝大多数人非常不“友好”的一个场景。那种天然压抑的氛围、庄严刻板的园林,都给人一种压迫感。如果用“文旅 ”思维去改造,我们将看到大量的国外的公墓,都是当地人喜闻乐见的休闲公园,营造了一个没有距离感的环境。用“文旅 ”的思维提升其艺术性、休闲性、景观性,用优质的生命教育意义,打破人对生老病死的那种神秘和恐惧。也许它不一定要发展成为一个“景区”,但它一定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们再说一个消费场景,今天各地建设了大量的田园综合体,可惜,都成了“田园景观公园”而不是“田园生产力中心”。乡村 旅游的核心,早期是农家乐、农家饭,中期是民宿、田园综合体,我认为后期应该是“原生态的乡间生活”。我们回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是要感受原生态乡村的生活文化,他不需要将就我们旅游人群,只需要让自己的生活方式更真实地展现就可以。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以“旅游 ”的方法论提升服务意识、形成有序的美学空间、输出可接受的消费产品!原有生活不要改变,但是要用“文旅 ”的方法论进行契合度的磨合。
其实“文旅 ”还可以对无数的市政工程进行改造,比如我们这座城市滨海的汤河桥,原来就是行车的功能,但是每次走过那里,我都在想,如果两侧增加一个游步道,就会变成一个观河海交汇的极佳高点场景,可能就成为了一个城市网红景点!高架桥下,那些摩登城市的涂鸦和篮球场我们也应该有;那些密密麻麻种植了各种植物、花卉但是从来不预留足够讲解、休闲消费空间的市政公园,本应该兼顾文旅功能,成为构建主客共享的海绵旅游城市的接待空间……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很多行业都是刻板的、教条的,而文旅行业天生的服务业特征和对美的宣传追求,能带来很多行业的变革和边际调整,助力美好未来的实现。
04
“文旅 ”的后旅游时代思考
我们今天的文旅人是痛苦的,时代变化太快了。去年还流行的露营,今年热度就下去了;开春如火如荼的飞盘,年底就趋于平常;上个月刚开始流行的city walk,又要被这个月的精神桃花源—夜替代。这让我们做产品、做管理、做设计工作的被折磨够呛。
我们就想,当我们无法抗拒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轮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回归一些本来的场景:让旅游和生活的界限模糊,甚至融入生活之中!当有一天各个行业都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都能够对项目和产品进行文化的活化、都能够在更艺术、更美好的场景中做本来的事情的时候,“人生何处不文旅”与“世界何须要文旅”就能成为矛盾的统一体。
所有没有服务意识、没有文化思维、没有产品能力的行业,都可以被“文旅 ”所改造、所提升、所服务。
我们这些文旅从业者,就能像ibm、麦肯锡等国际巨头给做的动辄几千万、几亿的管理赋能一样,给无数的行业进行文旅赋能,也许就能在“全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形成我们助力美好世界的体系。也许这就是文旅人下一个十年的使命!
我们大胆地提出一个设想:“文旅 ”提资,应该成为以后各个行业进行服务能力、产品能力、文化能力的基础支撑,文旅行业一批研究机构、行业从业者,都应该转型到为其他行业进行文旅赋能的浪潮中去,用文旅的方法论,去建构整个行业的服务能力、产品能力、文化能力,这可能会给我们很多从业者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