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份提出“3条红线”后,9月份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政策仍在进一步加强,月末部分银行接到控制涉房贷款比例要求的通知,“房住不炒”的持续调控下,地方政策频出,楼市传统“金九”成交增长略显乏力,对企业而言融资端和销售端的双面压力对企业投资产生较大影响。
01
三季度房企投资金额较二季度下滑26%
9月投资金额创近半年来新低
从上半年销售top50房企1-9月拿地金额来看,呈现“抑-扬-抑”的走势,二季度补货高峰后,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持续收紧,三季度企业投资金额显著下滑,尤其是9月份,销售top50房企投资金额呈现断崖式下跌,单月投资金额较二季度均值下降42%。
02
超六成房企9月拿地金额下降
拿地金额较前8月均值下跌19%
结合土地市场的情况来看,9月份土地市场供应总量增加,广州、南京等多个热点城市均有较多普通地块入市,但优质地块供应减少。
从监测的重点城市重点地块参拍情况来看,房企参拍的积极性下降显而易见。9月份200家房企参拍重点地块的次数显著降低, 53%企业9月份未参加重点地块的出让,另外32%的房企参拍次数在5次及以下,参拍超过10次的房企仅有6%,与此前积极参拍相比,三季度末房企谨慎投资态度可见一斑。
9月份50强房企投资金额为近2150亿元,较1-8月的单月平均投资额下降19%,环比则大幅下降了29%,其中有64%的房企9月份拿地金额环比下降,平均降幅达到65%,拿地放缓成为50强房企的主流趋势。
此外还有另外3成房企9月单月投资金额环比上涨,主要是由于8月投资金额较低而导致,这部分房企虽然投资金额环比上升,但绝对值仍然较低,拿地力度难言强劲。
虽然大部分房企在9月份拿地力度明显下降、拿地节奏放缓,但拿地放缓的节奏并不相同,主要可分为三类:
在房企普遍投资力度放缓的情况下,三季度仍有部分企业拿地金额提升,甚至9月份拿地金额也保持在高位,但并不意味着此类房企仍在激进拿地。
典型房企如万科、中海、远洋等国企央企:万科第三季度拿地金额达到670亿元,是第一季度拿地金额的5倍以上,中海第三季度拿地金额也达到一季度的2倍左右,远洋第一季度更是几乎未拿地。在上半年非常请谨慎的情况下,企业第三季度乃至9月份拿地力度相对较高,万科9月拿地金额202亿元,仅次于7月份,中海9月拿地金额233亿元,也接近年内单月最高水平。
这些房企都是在第三季度才迎来投资高峰,虽然节奏与大部分节奏不一,但难言激进,适量的补充土储是企业持续发展下去的必要“燃料”。
总体来看,9月房企拿地节奏放缓、投资力度减轻是主流趋势,且由于大部分企业土储总量仍相对充裕,加之政策持续调控,预计四季度投资态度仍将延续谨慎态势。较多房企表示,对追高拿地的热情不高,反之多渠道拿地成为房企控制土地成本的重要方式,此外在地块的选择上会更加重视投资“高价值”地块,聚焦市场前景明朗的城市,以便提前锁定业绩、降低风险。
整体来看,由于四季度是传统拿地高峰期,房企为完成年度拿地指标将会提高拿地力度,但今年在宏观环境影响下,部分房企已经表示下半年将持续谨慎拿地,预计两类房企的拿地态度分化将更加明显。对土储总量低的企业来说,四季度可伺机拿地,而对于土储总量较高的企业来说,提高运营周转效率,将土储及时转化为业绩,改善财务状况则更为关键。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