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项目“运营”或文旅资产“盘活”证伪
一方面,文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各行各业都在进入该领域,试图获得“再一次”辉煌;另一方面,文旅行业内部面对存量项目和资产,已经彻底乱了阵脚,完全没有了方向。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以文旅带动的消费流量越来越令人感叹,汹涌客流以及多金消费不断的刷新人们的认知。谁都知道文旅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销金窟,好像谁也没有办法成为真正的大拿。
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政策鼓励、产业指引、投资逐利以及消费驱动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文旅产业仍然会以高于gdp50%的速度增长,并且还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国家和地方持续和不断第出台相关政策及配套支持,与之相关的政策范围使用殆尽,已经开始多轮频繁重复出台。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到了当下,并不能真正发挥拉动作用,尤其各级政府只有政策并不会有实际的资金投入。
由此带来的弊端也不断显现,最核心的就是太高了资源和市场要素的价格,凭空增加了文旅经营的支出和进入门槛。尤其是国有资本和文旅投的介入,进一步做空了文旅产业的盈利机会,这一点会在2-3年内爆发。国企投资运营的政策项目持续加大存量项目和资产。
一些优质项目在国企收购之后成为政府资金平台的重要支撑,在不久将来,也将会沦落为文旅消费市场一只又一只“落汤鸡”。这个结果并不是现任领导要考虑的。
文旅项目“运营”或文旅资产“盘活,已经成为当前文旅市场最热门的话题。
本质上,先对于文旅行业而言,这二种思维路径都是伪命题,不过是地产思维的残羹剩饭,还是曾经纵横地产的那帮人在作祟。
文旅产业最核心和最有价值的要素只有二个,一个是资源,需要把它的价值变现,一个是流量,大把的钱需要花出去。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商业与经营。
所谓的“运营”、“盘活”应该是资产管理范围内的事务,所有的资产管理离开了消费链接和支撑,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这就是商业的本质和作用。
纸上谈兵带来的运筹帷幄,必然是饮鸩止渴。君不见,在景区或项目实际经营过程中,大多数项目在运营上都不愿意在活动策划与执行上花钱,大多数景区只想着房屋场地出租收现钱。
不考虑商业经营,没有对商业要素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没有对商户店铺的经营诉求予以妥协,那些运营和盘活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可能带来收入变现的增长。运营先行终于成了一句口号,盘活资产终于成了一个无妄的目标。
景区或项目前期所有的工作和投资,不过是造就一个承载文旅项目的外壳和骨骼,很多项目就停留在美丽的外衣,甚至是皇帝的新装。真正可以让景区活起来的是如血液一般重要的流量,而商业恰恰就是促使血液流动起来和保持新鲜活力的心脏功能。
项目开放,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许多文旅项目的开业生命周期不超过3-6个月,经历一个淡季,就迎来了漫长的休业,更有项目开业即闭业。
造成这个后果的关键的根源都是没有足够的商业内容和服务提供给流量,难以让游客去停留、滞留,去想花钱、愿意多花钱。游客期待景区值得停留,而不是做一回匆匆2小时过客。
参照统计数据和模型分析,游客停留时间超过四个小时,支出就会增加200元,超过8-10小时支出就会增加300-500元,超过15小时以上支出就会增加600-1000元。这就是真实的商业的力量,完全不是运营的结果。
所有的运营技巧和盘活策略都要围绕景区的商业展开,这才是文旅产业真正的经营需求,才是文旅产业的本质要素。
一味地追求“运营”、“盘活”,一定是隔靴搔痒、缘木求鱼,不过是文旅企业领导者、经营者、操盘手的自欺欺人。
文旅产业的增长与发展的解决之道和路径在未来不在过去。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