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有机更新的思路需要设计师从城市发展的自身动能上去思考,在城市产业结构上思考,在新的经济模式上思考,从而搭建及实现一个内生动力发展的内核。
前言
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院士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城市更新的改造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遵循城市和社区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建筑、景观、公共空间等层面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解决城市风貌问题、解决城市产业转型等诸多问题。
“1
老城更新中的相似矛盾
有机更新理论主要决定了老城有机更新项目的发展方向,老城的项目类型虽不相同,但都有着相似的发展矛盾。
(1)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环境几无关联之间的矛盾
在老城有机更新项目中,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但文化在中国这片广阔大地上不是什么奢侈品,很多老城在史料记载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名人故居、历史建筑、传统地名、路名等等,但现实中却只能看到一栋八九十年代的破败民房,丰厚的历史文化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化解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困扰当地政府与相关设计人员最大的问题,也是解决第二矛盾的密匙。
丰厚的历史文化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时代性的前沿规划与改造力度之间的矛盾
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国际化设计”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广泛赢得了政府及甲方单位的认可,对标国际案例也成为各大小设计公司发展的口号。但是后期无法落地的项目比比皆是,这些项目在认清规划与现实后草草了之甚至重新规划。没有摸清前沿性的规划设计与改造力度之间的平衡点是很多搁浅项目的通病,这跟不专业的政府人员盲目从新及投机取巧的设计公司不切实际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解决这个矛盾是项目平稳落地的大前提。
(3)周边相似的旅游资源与开发方向之间的矛盾(差异化竞争)
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旅游全球化以及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项目的对标早已不仅限于邻县、邻市,稀有的旅游产品要对标到全国甚至世界上的同类优秀项目。因此做好差异化竞争是项目前期旅游策划务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也决定着该项目后期发展的高度上线。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2
如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
解决第一个矛盾首先要明白当地政府的实际需求是什么,很多名不符实的“文化名城”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早已被历史的河流消磨殆尽。深厚的历史文化不仅没有给这座城市带来价值增量,反而羁绊着城市的发展,也使得当地政府在城市开发方向及力度上左右为难:拆or不拆,改造or重建......
因此,理清当地政府及人民的需求,为政府出谋划策,实事求是地解决当下的问题是解决文化问题的出发点。其次要理清当地的文化价值增量在哪里,以文化为导入,做gcp(文化系统生产总值),搭建文化价值转换的生态系统,尽量在场地内寻找低效空间,植入文化和服务,在存量的低效空间内体现城市增量价值。甚至可以将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经济相结合,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互联网时代的新奇与数据碰撞,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全新的城市价值和复兴活力。这是一种将存量空间变成增量价值的有趣思考,也是一种现实和虚拟打通的全新尝试。文化不再是沉重的代名词。文化价值转换过程中,历史如剪影般闪过,融入我们的生活场景之中。这座城、这群人,已然就是行走的历史,让文化绽放价值的火花。
解决第二个矛盾需要不仅需要有前瞻性的预判,更需要对目标场地的深入思考,英国建筑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城市并非树形》中认为改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居住场所同人类之间的深层次的关联性,并不是将二者独立开来。美国设计师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强调空间设计中人的使用的重要性,设计师需要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并塑造环境设计。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因此,在解决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不仅需要寻求创新的更新设计内容,更需要以营造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强调对新事物和新生活接纳能力的扩大,因地制宜地配套出符合当地民情、政策以及经济水平的规划产品。大面积使用拆迁重建这种快速简单的开发方式,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会使整个旧城历史风貌、都市记忆和情感空间格局等被破坏。其次,改造工作比较片面,缺乏公众参与。没有针对该区域居民的具体需求进行改造设计,忽视居民的参与性,不能让居民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千城一面的改造模式,很难重建城市的文化氛围。
千城一面的改造模式难以重建城市的文化氛围
对于多数街区来说,由于场地设施老旧、吸引力差、同质化严重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他们运营发展的壁垒。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道路才是街区开发的破局之法。在后疫情时代的新背景下,如何实现旅游产品的策划内容及运营的可持续化是当下需要思考的课题,也是解决第三个矛盾关键所在:做到盛则异军突起,衰则自力更生。
结语
老城衰败是城市发展进程中无法避免的一步,它不仅仅是建筑的衰老,更是是城市发展中活力的流失,包括因老城发展拥挤而难以纳新导致的经济活力流失;因产业及生活需求无法满足当地年轻人需求导致的人群活力流失......如何找到使得城市焕发活力的生命之水,很多人在尝试,但大量的方法都是在给老城“化妆”,而不是在本源上解决问题,简单的通过建筑的改造整理公共空间等只能在表面上让这个城市看起来变得“年轻”了,但是衰败的本质仍在延续,这不是真正的有机更新。
探索有机更新的思路需要设计师从城市发展的自身动能上去思考,在城市产业结构上思考,在新的经济模式上思考,从而搭建及实现一个内生动力发展的内核。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深入探讨研究并思考如何去实现。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