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中的几种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凯发app平台
来源:飙马(中国) 作者:飙马(中国) 时间:2017-04-05
本站讯 上周(3月27日至4月1日)共有2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发商或品牌商,通过各种渠道向飙马寻求项目合作。
寻求服务的项目是:来自北京的某公司,意欲在国内多地开发布局产业地产项目,现寻求凯发app平台的合作伙伴做深入合作;来自广西桂林的某汽车市场项目,需要专业公司提供定位策划服务。
不同的产业园区,由于其所处的城市区位、产业类型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转型升级特征,其空间规划设计也因此而体现出不同的方式方法。
1、从市区型大学科技园到知识创新型社区
从市区型大学科技园发展而成的知识创新型社区,体现了高科技产业园区与创意产业园区的产业特征,其规划设计应在充分了解创意创新产业的基础上,创造富有活力、开放生动的功能复合型新社区。
特征分析
区位特征:园区位于具有丰富高校资源的中心城区,以高校为空间核心建设发展。既有自发形成的、空间范围较模糊的产业集聚区,也有统一规划建设的产业生活社区。
功能特征:园区具备生产研发、服务咨询、培训教育、活动交流、休闲娱乐、生活等六大功能。融合了高科技园区与创意产业园区的产业类型,以密集的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
空间布局特征:按园区的基本功能,可将物质空间形态分为:工作空间、商业服务空间、培训教育空间、展示交易空间、休憩空间、交流空间及生活空间。园区首要功能是办公,其次是交流、展示、消费等,因此,这些空间具备复合型、动态性、可塑性等特征。
规划设计
建立开放社区,实现工作与生活的融合。开放社区,是打造知识创新型社区的重要空间策略。提供富有活力的多样化办公空间,最常见的是知识交互空间,这种空间内的活动是创造性的知识交互工作,它对于自主和交流的要求都很高。
2、从边缘型老工业区到家居新城区
边缘型老工业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规划设计,应基于“城市再生”理念,结合城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科学调整园区的空间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空间形态、利用工业遗产,构建新城区。
特征分析
区位特征:位于城市边缘。
空间布局:以工业用地为主,包括生产区、仓储区、交通运输区、动力区、生活区等。
建、构筑物的特点:老工业区内有相当数量的工业建筑遗存,通常为空间高、跨度大的单层厂房。另外,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设备也是老工业区的特殊遗存。
规划设计
多层次的规划体系:针对老工业区改造的复杂性,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分别进行深入的规划研究,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文件,为老工业区改造提供指导和依据。
灵活调整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一方面要确保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的整体性,同时,还应保持实施操作的灵活性。此外,应鼓励用地混合发展。其次,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只有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衰败的老工业区才能实现城市活力的重塑。
工业景观再利用:利用工业环境,打造后工业景观,发展工业旅游。通过这样的途径,将工业生产场景、科研与产品、历史与文物、凯发k8官网下载的文化与管理经验等工业资源作为吸引物推向旅游市场,融合生产、观光、参与及体验为一体,实现企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对于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对其进行详细调研记录,由政府公布后列级保护。工业建筑再利用,即在认识分析老工业区遗留的建构物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发展文化、旅游、创意等新兴产业的需要,探索改造利用的多种可能途径。
自然生态修复:通过生态学理念的运用,在废弃地的改造中,尽量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和生态发展的过程,使场地上的物质和能量尽可能地循环利用,同时结合区域内的重要节点,布置多层次景观空间,对于工业化时代遗留下来的工业历史的见证,将其作为景观要素予以规划组织,改变其功能以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和使用需求。
3、从郊区工业园到复合产业园区
郊区工业园的空间转型规划设计,需要在系统分析园区原有产业、功能、空间、环境特点的前提下,使产业转型与城区发展相结合,完善生活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
特征分析
区位特征:远离城市中心区,与城市郊区的城区中心也保持一定距离。园区规模大。
功能特征:通常功能单一,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缺乏。
产业特征:通常行政级别较高,多为国家级、省、市级工业园区。通常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目前正处于向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
规划设计
镇区联动,整体规划。空间规划应将园区放在郊区城镇中进行考虑。部分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园区,要结合城镇发展规划,深入考虑与依附城镇的联动发展,发挥好园区产业对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和对城镇居民就业的促进作用,实现产业功能和区域功能的有机协调,实现“镇区联动”。
整体规划,指产业园区通过转型规划,体现产业园区与城镇社区的空间共生。不仅要进行功能定位,还要完善系统和设施配套;不仅要考虑园区与区域的关系,还要考虑园区内部的开发总量与系统配置。
从郊区工业到综合产业园区,其空间规划上,最重要的是对于“新产业空间”的塑造。
4、从卫星城型开发区到产业新城
从卫星城型开发区到产业新城,应以“产城融合”为基本原则,将原有单一功能的生产型园区空间,转变为“生产 生活”的综合城区空间。
特征分析
区位特征:通常占地规模超大,达数十平方公里甚至数百平方公里。选址于城市近郊或远郊,有独立的地域空间。
功能特征:建设初期,这些开发区往往以生产为先,容易产生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设施落后、景观环境单一等问题。
空间特征:存在建筑密度较低、土地利用率不高、生产区空间形态单一、生产区域生活区域距离较远、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
规划设计
合理确定新城定位,与老城互动共赢。产业新城的“新”,是指在老城与新城的关系处理上有所创新。新城既称为城,说明它要一定的独立性,要努力实现职、住平衡。同时,新城也不是独立的城,它有老城之间有着联系,这就要求新城与老城有所互补,实现双赢。
要实现与老城的紧密联系,需要重视立体交通网络的规划。
要实现开发区的转型,需要实现多层次的产业混合,包括产业、居住、商业、商务、娱乐、游憩等功能,达到生产与生活的融合。
实现产业园区向综合城区的转变,公共空间的设置不可少。要创造各种室内或室外的交流空间;完善园区的生态景观系统,将大型城市生态绿地与社区配套公园、公共绿地结合布置,创造宜人的新城环境。
从产业园区到新城区,应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在设计中体现出对历史文脉的尊重与对话。
文中部分内容整理自《中国产业园区研究与规划设计》,图片源自网络,如牵涉凯发app平台的版权问题,请与管理员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