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应关注哪些空间规划设计问题?-凯发app平台
来源:飙马(中国) 作者:飙马(中国) 时间:2017-03-13
本站讯 上周(3月6日至3月10日)共有2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发商或品牌商,通过各种渠道向飙马寻求项目合作。
寻求服务的项目是:来自甘肃泾川县的某30万方商业项目,需要招商和销售服务;来自海南海口的某大型产业地产项目,需要专业公司提供招商服务。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中,空间规划设计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那么,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呢?
1、规划先行
城市转型时期,产业园区的空间规划设计首先要改变边规划边建设、走一步算一步的老路,应贯彻规划先行的策略。完整的产业园区规划体系,应包括战略规划、产业规划与空间规划三大部分。编制规划时,针对产业园区的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需加强园区发展转型的需求研究和预判,科学的确定规划的技术要素,做到战略规划先行、产业规划同步、空间规划全面深入,才能为城市转型时期的产业园区空间发展绘制一幅前瞻性与操作性兼具的蓝图。
2、城园一体化设计
城市与产业园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城市转型中的产业园区空间规划设计,更应体现“城园一体化”策略。随着城市与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对于产业园区的环境、配套设施以及生活条件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实现园区与城区的空间对接,才有助于园区的升级发展。通过对于城区的宏观分析,进而确定园区自身的总体定位和规划设计策略,才能有效避免以往“产城分离”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实现“产城融合”。
3、复合功能规划
复合功能规划与“产城融合”的原则密不可分。复合功能规划是指产业、居住、商业、娱乐等功能的混合规划与设计。从长远来看,所有的产业园区最终都将转变为功能复合的宜居城区。只是不同的园区,由于其所处的区位条件、产业结构、自然资源各有不同,因此其复合功能规划的方式方法、以及实施的路径有所不同。
4、弹性规划与弹性设计
弹性规划与设计,是产业园区转型规划中应采取的重要策略。弹性规划主要体现在产业园区的控规编制上。产业园区的控规应突出控制的针对性与弹性,具体而言,就是突出对系统、公益设施的刚性控制,而强化对具体指标的弹性控制。如地块划分方面,除保留或在待建项目以及公益性设施、绿地等控制到地块外,对规划工业用地的控制指标方面,如建筑密度、绿地率等不再作为强制性要求控制,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实施弹性控制,如工业、研发用地容积率控制在0.8——2.0,特殊的项目容积率可达到3.0。针对确实难以进行整单元编制控规的,也可以以街坊为单位进行编制。
弹性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层面的空间布局上,改革开放后,新产业空间伴随着各种现代产业园区的建设而出现,新产业空间,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产业空间,与传统产业空间截然不同。弹性设计策略强调建筑空间的灵活划分、公共空间的增加、服务功能的整合、空间尺度的把握、景观环境的自然化等,从而满足了新产业空间使用者的工作、交流以及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5、适度运用绿色生态技术
在环境污染已经危及国人日常生活的今天,产业园区的低碳化、生态化转型势在必行。然而,生态技术的运用必须遵循适度的原则。通过适度运用绿色生态技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同时避免由于生态技术过度超前所导致的后期建设成本激增与技术稳定性不可控等问题。产业园区的空间规划建设中,绿色生态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规划层面的低碳园区规划,二是建筑层面的绿色技术应用。
采用低碳指标指导体系,从区域总体规划层面到具体地块开发层面对低碳设计进行统一指导和控制,是低碳园区规划的重要手法。低碳指标指导体系可以对区域周边现状、土地利用、功能布局、开发强度、交通结构要求以及公共空间、水域、植物绿化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指导园区的规划设计。绿色交通规划也是低碳园区规划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于既有道路的利用,合理组织内、外交通,形成地区便捷、通达的区域交通网络和丰富、灵活的内部交通系统,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确立公交优先、分区调控的理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绿色、高效、智慧的城市交通,促进节能减排。推广步行交通,在园区规划中对步行空间的宽度、边界、过街方式均加以考虑设计,提升空间品质,建立慢行体系,有力促进步行出行比例,减少机动车出行数量。
建筑层面的绿色技术应用,近年来得以广泛实践的主要有可再生资源利用和建筑节能技术使用两大类。利用可再生资源,包括本地能源转换、雨水收集利用、地源热泵布置、地下储雨池设计、中水系统的利用等措施;建筑节能技术,包括low-e双层中空玻璃幕墙、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智能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等。
文中部分内容摘自《中国产业园区研究与规划设计》,图片源自网络,如牵涉凯发app平台的版权问题,请与管理员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