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智本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知识工作者,这意味着,
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
一项针对玩的脑部神经研究表明:当你在玩儿的时候,大脑皮质层更活跃,会产生更多的连接,从而生发出更多的想法,同时,你内心抵触或者批评的声音也会消失,创意能更自由地迸发出来。
不仅仅是工作,“玩儿”会让城市居民对彼此更友好,也更具社区凝聚力。
但,好久没玩了,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玩”。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玩”。
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是:
1:打破标准,不走常规
2:允许失败,接受风险
要知道玩的近义词是“有趣”,反义词是“无聊”。
那如何将“玩”的机制融入城市中,让每个人都机会展现出“内心小孩”的一面,从而更有活力感觉更幸福呢?

我们跟不少伙伴聊下来,有以下几种方式,与您分享
1:“无车日”
城市中,越来越多道路仅仅是通行的功能空间,甚至,只是汽车通行的空间 — 一点儿也不好玩儿。
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街道上没有空间给人们停留,供人们消遣玩乐。
一个看似矛盾的事实是,
正是“无所事事”赋予了一个城市生命力。
而在老胡同,老弄堂,老巷子里,你可以尽情地欣赏其他人的活动,比如他们走路,他们的发型,他们交谈的姿势,他们在桥上看风景,这让我们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连接,甚至这些情景还能入画入诗。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可以自由休憩的街道空间可以提升居民的质量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还鼓励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于是,在巴黎,每年都有journée sans voiture(无车日),届时超过400英里的街道不能通车,人们在街道上举办庆祝活动
↓

印度古尔冈自2013年以来的每个星期日,都会举行了无车庆祝活动raahgiri day。洛杉矶,墨西哥城和开普敦都举办过类似的“无车日”的活动。
在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guadalajara),每个星期日都会举办一次ciclovía活动,在这一天,市民通过自办的公共表演,音乐会,戏剧和舞蹈表达自己,这让每个星期天都有一种节日的社区氛围
↓

2:孩子们的玩耍空间
今天城市里的孩子玩的时间比任何时候都少,他们呆在室内的时间简直不符合人类进化趋势,这直接导致了现在城里的孩子的近视的比例大大提高,而且他们不那么活跃,还不那么有创造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城市需要变成孩子们的游乐场,让他们在哪里都可以玩,安全的玩。

看看爱尔兰做的——
他们开辟出安全的道路与社区广场,然后在地上画格子,孩子可以玩跳房子游戏;他们在街道上放了呼啦圈、小球,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


研究人员发现,3-5岁的孩子,98%的人都在创意天才之列;
相信我,当我们这些无聊的大人看到玩耍中的孩子时,我们也会更有幸福感,更有创造力。
3:“滑板城市”
2000年左右的时候,费城完全不欢迎滑板文化,这座城市认为:滑板问题与无家可归问题和垃圾问题一样是城市的毒瘤,所以完全禁止了滑板作为交通工具。
但年轻人觉得它很酷,滑板简直就是创意阶层的标志。
慢慢地,随着人们开始自发地建立滑板公园,滑板在孩子们中普及,有滑板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滑板连接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也让费城充满了活力
↓

在这里,我们将“滑板”看作是一个隐喻,代指“好玩但不好管理”的非常规东西。
其实,很多城市是禁止“滑板”的,因为它不好管理。玩滑板的这群人通常也不好管理。
但如果做能很好地包容“滑板”,那么“滑板们”将会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慢慢地将城市变成一个有创意有趣味的地方。
比如:
这个一下雨就会有音乐的房子:艺术家annette paul,christopher rossner和andre temple在德国德累斯顿完成了这个城市装置艺术:蓝绿色的外立面点缀着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疯狂金属落水管 ,当下雨的时候,社区里就会有不一样的自然音乐,带来了非常不一样的听觉体验!
↓

还有yarn booming(毛线轰炸行动),用毛线装点城市,2005年开始在美国德州兴起。由美国德州艺术家 magda sayeg发起,跟涂鸦一样,yarn booming也是街头艺术的一种。七彩的毛线包裹着街道、灯柱、路牌,汽车、巴士、雕塑等大型物件,让人觉得新奇又好玩。
↓

古语说:人无痴不可与交,因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因其无深情也。
玩是非功能的,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性情,城市里不应该仅仅关注gdp,也应该关注其中的人,他们是否可以享受“无所事事”?是否有足够的激情,有足够的爱?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会玩了,那我们将会失去创造力,生活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希望城市能帮助我们,永远让我们有一颗孩童般天真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