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top一直以来有一个偏激的观点:
一个城市是否有潜力,不是看它有多少gdp,也不是看地价如何,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就是看它的初创企业。
初创企业就像是苔藓,必须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生存,而这样的环境就是一个城市的环境有潜力的标志。
初创公司与城市潜力
复杂,复杂,复杂
提到关于驱动地区经济活力的因素,通常围绕的都是专业化,即地区经济将其产出集中于有限种类的商品和服务的程度。从戴维·里卡多(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到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界普遍认为,创造促进专业化的条件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
but,如果专业化才是最重要的,并且几乎每个经济体在某些领域中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那为什么有些地方在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地方却在苦苦挣扎呢?
答案是:并非所有产业都具有同等价值。
萧瑟的美国最大汽车工厂——帕卡德汽车工厂(packard automotive plant)
大量研究表明,地方发展技术多样化的能力可以转化为更高的生产力、更高的收入和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
历史上已经充斥了不少因为过于专业化而过度依赖单一行业或技术而逐步衰落的例子,例如匹兹堡的钢铁或者底特律的汽车。
在一项2019年由布鲁金斯学会大都市政策计划(brookings institution’s metropolitan policy program)开展的关于美国高科技初创公司异常聚集的研究项目中,研究人员创建了“初创公司复杂性指数(startup complexity index,以下简称sci)”以用来评估地区经济及城市增长潜力。
据研究报告,sci中的复杂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初创公司多样性(startup diversity)和初创公司普遍性(startup ubiquity)。
这两个指标分别衡量了一个地区具有优势的技术数量,和在某个高科技领域具有优势的都会区数量(也可理解为技术的独特性)。
研究人员认为,相较于专利数量和人口教育水平方面的指数,sci与平均年收入、收入中位数、平均工作产出等代表地区繁荣的参数有更高的关联性。获得更高sci数值的地区则很大可能正走在经济发展的前沿,并有望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优势。
优秀的创业城市
诱人的创业土壤
拿获得最高sci数值的旧金山湾区举例,从最初的计算机软硬件到生物技术、社交传媒、人工智能,广泛的技术覆盖和自由的人才合作对于城市和地区的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聚焦到旧金山湾区,soma则是超闪的一颗巨星。
1.64平方公里,全称 south of market,旧金山的经济中心。
twitter,facebook,apple,linkedin,google,dropbox,salesforce,slack,yelp,pinterest,airbnb……这些仅仅是部分响当当的名字而已。不仅汇聚了科技巨头,5000多家初创企业也聚集于此,让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密集的创新区之一。
↓
回望soma的历史,将会惊喜地窥见成为创业城市所需要具备的因素。
1940年代因地处海滨成为仓储和轻工业基地;
1960年代开启滨水区重建项目;
1980年代嬉皮社区文化借助着夜色下的仓库闲置空间逐步兴盛;
1990年代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落座,逐渐集聚各类公共文化设施;
2000年代重建旧金山跨湾转运站,丰富城市面貌,鼓励人才入驻。
soma街头的老建筑今昔对比
只要在soma待够一段时间,就能体会到这个空间的底色是一个嬉皮士街区,有着复古的氛围与格调;同时,它又刻画有都市的形象:旧金山排得上号的摩天大楼几乎都位于soma,包括林孔山一号,千禧大厦,以及最近的salesforce大厦。它们衬托出这个城市的天际线,还有高档的艺术,时尚的餐厅,热闹的酒吧,豪华的公寓……
正是这种独特的城市调性将各类“追新”的初创公司吸引了过来,也将各类年轻人才吸引了过来。
soma街头艺术
就如同richard florida在其著作《创新阶层的崛起》中感叹的那样,创新阶层最容易被“街头文化”这样的生活方式(包含现磨咖啡、街头艺人、时尚画廊、独立餐厅等多样元素)所吸引,从而聚集。
想要孕育可循环的创业土壤
六大元素必须有
在经济下行期间,许多城市都期待通过引进大企业扭转发展颓势,不过往往最终结果却不尽人意。一座聪明的城市,会寻找到最适合当地情况的发展路径,孕育一代又一代的创业公司,达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还能将自身放置于创新曲线前沿,长期保持创新活力。
世界区域创业生态系统的主要权威人士之一,peter cohan,曾研究了全球多个区域创业生态系统,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一些城市拥有大多数创业公司,而其余城市却无所作为?”
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他构建了一个创业城市的框架,其中包括6个元素,这6大要素被作者称为startup commons。
人才、资本、支柱公司、大学、导师网络、价值观
剑桥创新中心(cic)
首先,人。
毫无疑问,人是创新的重中之重。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 - 这位晶体管的发明者来到硅谷,可能硅谷到现在仍然是农场。在剑桥,如果没有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乔治·多里奥特和麻省理工学院校友肯·奥尔森(ken olson),可能不会有风险投资行业。
此处手动@一位大神,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的经典见解:我认为只需要两种人就可以创建技术中心:有钱人和书呆子(rich people and nerds)。
“有钱人”即代表资本,风险资本家们如果看到另一家公司通过投资某类公司获利,他们就会寻找类似的初创公司。因此,初创公司的初步成功将吸引更多资本,进而产生雪球效应。
如果一些初创公司上市并扩大规模,那么它们就会成为支柱公司,将其资本和人才再投资于该地区,并吸引更多外地人才聚集于此,并留下来。
支柱公司反哺初创公司很有意思,比如入驻硅谷的几个互联网巨头,苹果、谷歌、脸书和甲骨文等支柱企业主要以三种方式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初创企业:它们是其早期客户; 它们提供资金,从种子到退出; 它们为初创公司提供有才能的高管,工程师和销售人员。
“书呆子”则代表了创业者,是干实事的那一群人。而书呆子最喜欢的就是其他书呆子,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聪明人会去到其他聪明人所在的地方。特别是对一流大学来说,更是如此。
创业这些创业领袖们如果只是单枪匹马,也无法做出大的影响力,因此需要更多人才的支持。麻省理工学院鼓励教授们参与相关公司研发,补充薪酬的同时也无缝实践研究成果转换。再加上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创业孵化中心以及完善的导师网络,麻省理工学院和产业界之间存在着自然的人才流动,斯坦福大学也是如此。
麻省理工学院——隔水相望的学府与企业
六大元素的最后一项——
价值观。
则是一座城市的格调,体现在每位行人脸上的微笑、说话的语气和处事的风格。
创办初创企业基本上都是年轻的书呆子,因此城市必须吸引的是年轻人。许多创业中心都是有年轻感觉的城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必须是新的。剑桥拥有美国最古老的城市规划,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因此感觉很年轻。
一个创业城市给人的感觉是自由的,有一种青年的泡腾感,能够容忍古怪的想法。而一个代表“传统价值”而受到赞誉的城镇可能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但它永远不可能成为创业中心。
最后回到文章最开头的话:初创企业就像是苔藓,必须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生存,而这样的环境就是一个城市的环境有潜力的标志。
请一定不要着急,也请相信,新开垦的荒地会逐步变成森林。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