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东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战略,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建设省级特色小镇——“甜蜜小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奋力在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创造新佳绩。
一、宏观背景。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这是重大战略安排,开启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
实施这一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字总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回应了群众的期待。
特色小镇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曾就特色小镇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特色小镇建设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特色小镇的发展,能够带动周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有利于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6年,宣城市在安徽省率先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用地保证方面,对列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且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特色小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市和县(市、区)按照8:2配套比例给予保障;在资金支持方面,市财政设立5000万元的专项资助基金,对年度考核合格的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给予一定专项资金补助,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对获得市级专项资助的特色小镇,按照市与区1:2、市与县(市)1:3的比例配套资助。
2016年7月,水东“甜蜜小镇”成功入选宣城市首批特色小镇培育名单;2017年9月,入选省级特色小镇(试验)名单;2019年3月,经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批25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对外公布,“甜蜜小镇”成功入选,成为宣城市仅有的两家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其中之一。
二、水东概况。
水东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东南,距离宣城市区29千米,地处水阳江东岸,北接郎溪、东临广德、南倚宁国,是四县结合的要冲。全镇现有人口3.3万多人,辖7个村3个社区,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是中国蜜枣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文化旅游特色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安徽省千年古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卫生乡镇……
2018年,水东镇实现财税收入9615万元,其中国地税6565万元,非税收入3050万元,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28.89%;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幅3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48.4%。
水东历史悠久,古代即是宜居之地,美好的环境吸引先民来此生衍。传说三国时代就有移居水东的先民。见诸家谱(族谱)记载较早的,南唐即有迁居的家族,此后历朝历代络绎不绝。南宋时,胡氏始祖自湖州前夕而来,繁衍生息,建设家园,如今,宋代村庄小胡村绵延己近千年。水东乡风淳朴,人文荟萃。水东梅氏为北宋诗人梅尧臣的后裔,梅枝凤的诗感情真挚,清真雅正,独成一体,是清初诗坛“宣城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水东物产资源丰富,文化传承悠久。本地原产优质青枣,经过传承数百年传统技艺的精致加工,水东蜜枣的香甜便使人民记住了水东的甜蜜滋味。如今,水东蜜枣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东蜜枣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更加贴近时代的理念、更加丰富的产品满足人民甜蜜生活的需求。水东山区盛产毛竹,以此为原料精工制成的水东表芯纸,曾因做工好、质量优,远近闻名,凭借水阳江的运输便利畅销各地。
水东自然风光旖旎,人情风俗淳朴。历史长河奔流逝去,文化遗产沉淀丰厚,文化古迹保留甚多;古村落星罗棋布,连点成片。水东老街、十八踏、五道井、大夫第、当铺街、水龙会、天主堂,花戏楼、三道桥、龙泉洞、三天洞、茶花岭、鸦山古道,小胡村、王胡村、大葛村、宗村、蔡村、大梅村、大汪村,皖南皮影戏、六月六荷灯节、蜜枣旅游节、龙泉洞音乐节……
悠久的人文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激发了水东人打造“甜蜜小镇”、开发旅游的欲望和热情。在宣州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水东镇党委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水东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水东旅游开展规划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全镇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大景区建设为主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资源,实施“一花七叶·金道银廊”总体布局,加快开发步伐,提升景区竞争力。
三、“三变”改革。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夯实产业是重要基础。近年来,水东镇紧抓“大景区”建设发展战略的大好契机,配套景区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寻求出以“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资源变股权”的“三变”工作目标基础上向“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导游,农房变民宿”的“三变” x模式拓展思路,涌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亮点。
碧山村打造“三变” 特色村落的发展模式:成立后的碧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以2500亩集体林地入股资产,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折股投入,在改良老香榧树种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香榧种植500亩,目前已召开股东大会,同意将村集体部分资金、原林地毛竹收入资金、社会资金及上级补助收入整合为集体股金发展香榧产业,按股比获得收益分红,增加股民收入。
交通社区打造“三变” 旅游服务发展模式:2007年建设占地1300平方米,高达四层楼——交通宾馆。委托宣城强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亲心谷自然生态度假区经营,每年租金25000元,作为股金红利。现已经征地110多亩,即将建成投资2200多万元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水东游客接待中心,目前已全部建成,对外接待业务,交通社区将配套游客接待中心发展各项旅游服务产业。
稽亭村打造“三变”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300万皖东南木榨油展览馆项目资金,一期工程展览馆主体工程、停车场、道路建设已经完工,已通过验收。二期工程将配套生产设备及展馆内部建设,三期工程以水东大景区景点建设及旅游产业木榨油系列产品开发产生经济效益,增加股份红利。以巩固土地确权成果,实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重大制度创新,让农民成为真正股东,将全村农村承包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对外引进烟叶水稻种植大户、葡萄种植大户、果林采摘园家庭农场,水产养殖大户综合利用。
七岭村打造“三变” 水生态发展模式:七岭村依托水东大景区建设,在完成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同时,结合本村所处区域优势及水阳江生态环境优势,以“三变 水生态”发展模式,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打破山区镇传统种植模式,整合小田块,打造大区域生态养殖基地。引进宣城市白洋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青虾养殖,并被宣州区水产局列为种虾培育基地。该公司种虾培育基地新建60个标准化生态青虾养殖池、200平米生产性用房、低压线路架设、微管增养及视频监控等设备。项目实施以来,公司年利润总额100余万元。七岭村以发展青虾养殖,有机再生水稻种植,烟稻轮作打造轮作综合种养区。倡导环保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同时有效减少宁杭高速、104省道两侧秸杆总量。
前进村打造“三变”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前进村是乡村旅游试点村,境内有鸦山古道、法云禅寺、万佛林等旅游景点,资源丰富、设施良好,以此为契机,着力打造三变十特色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已建设农家乐45家,客房168间,床位330张,餐位1700个。每年接待住宿游客2万余人,以及大量的自驾游客;通过多钟经营,多元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及大户带动,鼓励村民成立前进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0余人。依托水东大景区和前进村自身旅游发展的契机,2018年对上何村连块土地进行流转整合,着力打造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高端休闲农业。前进村将探索股改 三变新思路,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好新天地。
四、水东大景区。
在宣州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水东镇抓住水东大景区建设发展的有利契机,努力利用好资源禀赋,发挥好资源优势,尽全力把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
依据《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实施意见》、《宣州区水东镇生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宣州区东部片区水生态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水东镇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结合已经签约的旅游合作开发项目实际需求,按照“一花七叶·金道银廊”总体空间布局和人文一体、产城联动、规划先导、注重细节的基本原则,构建面向长三角的著名aaaa级景区和集餐饮服务、特色住宿、旅游购物、文化娱乐、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一花”是指以水东老街、教堂、沿井河为核心的水东古镇。涵盖老街民俗文化体验区、沿井河商务休闲观光区、游客接待中心转驳区等景点景区。“七叶”包括甜蜜梅乡、茶花古寨、福地洞天、仙魁茗苑、古道原乡、禅境石林、渔溪三桥等七个主题组团。涵盖“亲心谷”、龙泉洞、风情主题村落、银廊景观大道、前进村特色乡村旅游等景区景点。“金道”为古镇至宗村至鸦山古道、九曲岭古道的游览路线,连接老街、银杏广场、宗村、法云禅寺的景点,计划塑造以银杏、油菜花、向日葵为景观的旅游走廊。“银廊”为古镇至祁梅村亲心谷的景观大道,正塑造以樱花、杉树为景观的旅游走廊。
在“一花七叶、金道银廊”总体格局下,水东镇编订了水东旅游大景区总体规划、生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完成“甜蜜小镇”、“洞天福地”、“亲心谷”3个小镇培育方案编制。注册成立了“甜蜜古镇”旅游开发公司,发起并成立了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会。完成了水槐路升级改造、104省道大型停车场、宗水路红绿灯工程建设。“亲心谷”生态旅游项目、碧山水库建设工程、祁梅路改造提升工程(银廊)、朝阳河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水东老街改造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正紧锣密鼓展开。
五、美丽乡村建设。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水东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宽裕”总体要求,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全方位实施“五清一改”工程,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垃圾分类及农清工作,并采取“抓点、布线、扩面”方式,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以点带面,推动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如今,水东镇现已完成南阳村大汪村等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截至目前是全市唯一省级中心村全覆盖乡镇。
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结合水东大旅游、大景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水东镇一方面突出农旅结合为重点,积极探索“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在保持原汁原味千年古村风貌的同时,重点突出农家乐的“民俗体验、林果采摘、娱乐休闲、体育健身、餐饮服务”五大功能,打造更多特色品牌,着力推进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祁梅村是水东镇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涌现的一个亮点。多年来,该村注重依托特色自然资源和自身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枣产业等特色作物种植加工和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2016年8月,祁梅村引进了安徽省重点项目——亲心谷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并在亲心谷等项目的带动下,大力发展了民宿、农家乐、农村电商等第三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8年10月,祁梅村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六、重点旅游项目。
紧盯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近年来,水东大景区积极谋划实施各类重点旅游项目,全力促进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为进一步推动“甜蜜小镇”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亲心谷生态旅游项目:健康养生中心区块(酒店),建筑面积约28000㎡,内含约300间客房、7间多功能会议室、1间会议接待室。建筑面积约2500㎡室内恒温水上乐园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50000㎡养生中心12个单体全部完成,主要功能有中餐厅、健身房、图书馆、园区医疗、中医养生。绳索公园户外运动已对外开放。亲心谷生态旅游区在2018年10月已开始试运行。
2016年度的2个项目,新建碧山水库和亲心谷供水已经完工并通过项目法人组织完工验收。2017年度的6个项目,祁梅路改造提升、朝阳河大道改造提升、游客集散中心、主次广场及四个节点、游客中心供电及小洋楼维修等已经全部完工。2018年度的10个项目,上下何村桥及接线、游客集散中心内装饰、集镇旅游道路改造提升、主次广场入口立面改造、朝阳河大道信号灯、水东古镇多媒体展示、三条河整治(兵山河、武山河、朝阳河)、标识标牌系统、智慧旅游系统及安防和背景音乐系统等。正在建设和已完成招标项目共10个,分别是海螺路改造提升、老街沿街立面修缮加固、旅游公厕、教堂片区改造提升、望江亭、集镇污水管网、老街高低压改造、交通路10kv高压入地;已完成招标项目2个,古镇文化艺术中心;化石博物馆和玉石博物馆。
七、甜蜜小镇。
2017年,水东“甜蜜小镇”被列入安徽省省级特色小镇(试验)名单。2019年,又被列入第二批安徽省省级特色小镇名单。两年来,按照小镇概念性规划和建设方案要求,水东镇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项目全面提速,产业更加兴旺。
精准定位,找准小镇创建发力点。根据《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的实施意见》,水东镇按照城乡一体、镇村联动、统一规划的基本路径要求,确定了以现有的“枣”产业为支撑,规划总面积约2.7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0.8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0.6平方公里,功能布局分为甜蜜产业组团、生态休闲组团、文化旅游组团和综合服务组团四大功能区,其中甜蜜产业组团为核心区。
特色带动,赋予甜蜜小镇新内涵。以甜蜜为主题,打造“甜蜜”的蜜枣产业,涵盖蜜枣种植、蜜枣加工、枣木加工、枣木工艺、创意产业等,延伸至枣园采摘、农业观光、健康养生等生态休闲产业,并且依托水东特有的天主教堂,以蜜枣节、枣花节、河灯节等传统节日为支撑,带动“甜蜜”的文化旅游产业,涵盖婚庆服务、民俗体验等文化产业,营造小镇和谐美丽甜蜜生活,多策共建“甜蜜经济”。在建设过程中以“枣”产品为突破口,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进一步做大产业基础,做足“甜蜜”事业,打造出甜蜜的故事、甜蜜的产品、甜蜜的环境、甜蜜的企业、甜蜜的生活。目前,小镇规划区内有谷物加工与蜜饯食品项目、中良枣业加工项目等枣产业开发项目8个;亲心谷婚庆基地等婚俗文化体验项目8个;小镇客厅、老街主体广场、朝阳路改造提升等基础设施项目11个。
全力建设,打牢特色小镇创建基础。按照“规划先行、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聘请上海合城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宣州区水东甜蜜小镇概念性规划》。根据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是核心。水东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重头戏,以“农业 ”为发展方向,着力把水东“甜蜜小镇”打造成为产业集聚、业态饱满、旅游旺盛、特色鲜明、富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小镇。
历史的机遇将水东推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水东镇将按照“12345”战略:
“1”是一条主线,即始终坚持大景区建设这条主线,明确全镇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方向,全面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打造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核心旅游小镇。
“2”是两大抓手,一手是抓好以中国水东蜜枣文化旅游节为核心的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宣传水东,集聚人气,打响品牌;另一手是始终坚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全镇域招商引资,主动出击,以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升级转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是建好三个特色小镇,即全力创建、培育“甜蜜小镇”“亲心谷小镇”“洞天福地小镇”,统筹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发展,全镇城镇化水平超过45%,绿化率达到60%以上,生态环境显著提升。把水东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江南小镇。
“4”是四项重点工作,即全力做好旅游环境整治(含文明创建)、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园区建设4项重点工作。全力促进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规模化较快成长;形成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5”是指镇属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全镇发展速度不低于我区平均水平。创建5a级景区,全镇域所有景点、景区以5a级景区创建为目标,严格标准、落实责任,不断完善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成功创建至少1个5a级景区和数个4a级、3a级景区,全面提升水东发展内涵。把水东建设成为泛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风劲帆满图新志,接续奋斗正当时。下一步,水东镇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全国千强”争先进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水东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努力。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