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资讯

产业培育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凯发app平台

来源:生态体育       作者:飙马中国       时间:2019-09-03 15:10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让特色小镇真正“特”起来,应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聚链生态圈,立足不同地理区位,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发布。该书特别关注了各地特色小镇现象,并针对特色小镇今后的治理和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特色小镇数量已达2000多个。尽管数量很多,但质量未必很高。在某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乱象丛生,问题不少。

 

比如,某地建设了“欧洲文化风情小镇”,总占地面积约1.2万亩。开盘地产基本上售罄,小镇却显得十分冷清,商铺店门紧闭,难见车辆行人,成了“孤镇”。又如,某地主打“餐饮”小镇,却未见推出真正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只有一些常规饭店零星散落,“火”了两三个月之后,便很难再有大量游人问津,逐渐失去了市场活力。这些现象表明,有些特色小镇已偏离了最初发展目标,不再有特色,甚至成了负担,还潜藏着生态环保、政府债务、文化传承等多重风险。

 

之所以出现这些乱象,源于特色小镇建设初期的贪多求快求大,大量项目“一哄而起”,引发概念定位不清晰、同质化无差异、盲目举债风险加大、房企过度参与带来地产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很多地方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对于“特色”和“小”的意义并未认识到位,不晓得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小而精”是关键,缺乏产业立镇意识,更不了解如何运用“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建设规律,从而无法开发出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优质小镇。

 

治理相关乱象,让特色小镇真正“特”起来,必须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应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聚链生态圈,利用自有特色产业和环境因素,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产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模式;应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以及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确保小镇朝着高质量方向良性发展;应立足不同地理区位,深入挖掘“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以及卫星型、专业型等特色小镇案例,从而总结出在机制政策创新、政企合作、投融资模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应鼓励商业模式先进、经营业绩优异、资产负债率合理的企业牵头打造特色小镇,培育投资运营商,让特色小镇走差异化之路,告别“千镇一面”困境。

 

特色小镇快速发展,成为一些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小镇建设中,定位不准、盲目发展、房地产化等苗头时有冒出,特色小镇如何才能高质量发展?在这几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色小镇发展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需要进一步规范并统一认识。从一些比较成功的特色小镇看来,在培育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企业的参与不可或缺,关键是培育“特而强”的产业,也就是产业不仅有特色还有水平。

 

培育特色产业是关键

 

发展特色小镇,产业是根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此前发布《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通知》指出,将逐年淘汰产业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的问题小镇。

 

“现在很多小镇都以旅游、养老为主题,缺乏创意,未能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也没有高端要素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特色小镇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抓手,具有较高的发展门槛,而简单效仿成功经验会导致特色小镇低端化、同质化。

 

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产业生态,才能防止特色小镇“千镇一面”。

 

作为先行者,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是各地学习借鉴的范本。浙江省特色小镇把“产业特而强”放在了第一位。“‘特’是指浙江的每个小镇既聚焦数字经济、环保、健康等万亿产业,也涵盖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中的一个产业。‘强’是指小镇全力瞄准产业高端,集聚高端要素,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为了防止特色小镇低端化、同质化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明确,建设特色小镇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严格遵循发展规律、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为底线。特别是将各地创建名单中不符合要求的三类“特色小镇”,列入了逐年淘汰的目标。这三类“特色小镇”是:

 

1、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对这些不实小镇进行淘汰,主要是防止“只见新镇不见人”,打着特色小镇名义,违法违规搞圈地开发。

 

2、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主要是防止政府大包大揽、盲目上马,为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加剧债务风险。

 

3、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主要是防止千镇一面,没有产业和特色作为支撑,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此外,通知还明确,特色小镇建设要严格节约集约用地,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规划用地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体育和农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同时,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严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产业准入关,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加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

 

特色产业如何培育

 

“集中突破”是关键。小镇特色产业选定之后,就要遵循培育要求,将主导产业做精做强。将战略的注意力集中于产业链思维上,挖掘深加工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把特色产业逐步做精做强,发展产业的核心优势。

 

“规模优势”是保障。发挥规模效益,提高“低成本生产优势”和“低成本运作优势”,在产业研究、产业应用、产业服务、产业营销方面形成集群发展,在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集中突破”。

 

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核心在于产业主体项目的培育,要做到“选得准”,重点突击,保障“立得住”、“长得大”。

 

产业核心产业链的完善发展,就要梳理产业链思维,强化产业链配套,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二)“规模优势”。

 

特色小镇是要形成一个在核心产业支撑下的融研发创新、文化创意、成果转换、体验应用于一体的特色产业生态系统。

 

1、横纵联合。

 

特色产业除自身“纵向”的壮大完善外,还要在“横向”完成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集聚,挖掘人文历史要素,体现特色小镇的创新导向,推动经济要素与人文历史的契合,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圈,保证特色小镇的特色化、创新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2、内外合力。

 

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具有开放性和系统性。一方面通过对外的连接,将最新的产业创新信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甚至创新人才引进到特色小镇;另一方面,通过对内协同机制推进特色产业创新战略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特色小镇企业主体的创新合作交流机制,促进信息和成果的互通共享。

 

通过“横纵联合”、“内外合力”推动特色产业集聚生态圈的形成,进而将实现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创新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现代社区功能的有机融合。

凯发k8官网下载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787号-2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