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中指出,将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根据该意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被提上日程。农业类特色小镇由于其农业休闲业、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显著优势,将有望成为这一轮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热点。
何谓农业小镇?
特色农业小镇是农业特色鲜明、多种功能融合、农业文化汇聚、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配套的“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发展空间平台。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和主业,以要素整合、全产业链整合、功能价值整合、城乡空间整合、多方主体整合作为支撑和动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也是城乡一体、农旅结合、协同推进的有效支点和纽带。加快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是新常态下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五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和突破点。
互联网 农业需要着陆点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需求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大力发展农业几乎是必然之举。为此,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政策的文件,聚焦农业现代化,囊括农村电商、农垦改革、农村深改等。
同时,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不断加快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互联网 农业都前景无限,市场空间广阔。
农业产业链较长,互联网可切入的角度众多,互联网 农业市场规模最高可达10万亿以上。其中产前市场如种子、化肥、农业等基础建设规模超过2万亿,而种植、养殖、采摘等产前到产中的农资流通规模同样超过2万亿,产中到产后涉及的供应链金融及信贷服务超过5万亿。
不过,由于农业本身存在的限制,互联网 农业发展不会是顺风顺水,仍将面临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上下游交易信息不对称、产地与销售地的仓储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以及面临着如何落地的难关。而特色农业小镇的建设将为互联网 农业提供着陆点,并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建设农业小镇的四条路径
基于农业资源、产业特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区位交通等基本元素,浙江特色农业小镇可走产业强镇、旅游兴镇、文化塑镇、商贸活镇四条发展路径。
产业强镇。充分考虑小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发展潜力,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产业发展战略,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重点培育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加快全产业链上下互动、三产联动、主体带动和整体推动,倡导产镇融合、产镇互动、产镇一体,促进各类资源、产业和功能在小镇内部集聚优化、融合提升、协调互促,提高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凝聚力和产业辐射力,使传统农业产业脱壳出茧、重获新生,特色产业不断加强、更具优势,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跨越发展,为特色农业小镇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和持续动力。
旅游兴镇。通过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家生活等,兼顾农业生产、小镇风貌与景观塑造,开发赏花采果、农事劳作、田野采风、科普教育、美食品尝、民居体验等旅游项目,推进休闲度假型、观光体验型、生态旅游型、康体养生型特色农业小镇建设,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纯朴的农耕生活、品尝安全的农产品、享受浓郁的农家风情,以此带动小镇产业要素集聚,推进“镇旅融合、景镇互动、城乡协调”发展。
文化塑镇。依托小镇特有的农耕文化、民风民俗、传统工艺、节庆文化、民间艺术等,注重小镇核心农业文化挖掘和塑造,加快农业文化、技术、资源相互交融、渗透,强化农业文化创意、保护与开发,通过创意设计、艺术包装、文化演绎、技术加工(如动漫、声光电)等手段把农业文化、农艺技术、农耕活动、民俗风情、市场需求有机联接起来,衍生出新的资源、文化与价值,彰显小镇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农业的文化内涵和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小镇农业经济、文化与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商贸活镇。在交通、信息、市场等条件比较发达的小镇,大力培育和发展商贸、物流、信息等服务业,以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为基础打造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或电子商务集聚区,培育现代农产品营销服务主体,通过农旅商网、淘宝网、微商等互联网渠道进行宣传展示和营销推广,加强预选分级、物流配送、冷藏冷冻、包装仓储、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关键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虚实(网店与实体店)结合、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辐射力强的农产品物流平台,发挥规模和协商效应,拉动小镇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小镇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小镇发展活力。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