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推广了16个特色小镇的五个方面典型经验,同时公布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淘汰整改的419个“问题小镇”。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经过探索实践,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精品特色小镇,但也有些小镇名不副实、还有些小镇质量不高。
为引导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下一阶段,将继续规范引导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做好工作,不把行政建制镇和房地产项目命名为“特色小镇”,及时推广新一轮的典型经验,突出特色、避免乱象。
那么,围绕属性不同的特色小镇应该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旅游要素?下面摘选“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中值得借鉴的部分,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如何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引擎?
典型小镇: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杭州梦想小镇、福建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江苏镇江句容绿色新能源小镇、山东济南中欧装备制造小镇、黑龙江大庆赛车小镇
案例: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是信息服务类小镇。以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为核心,入驻地理信息企业240家左右,完成特色产业投资42亿元,年缴纳税收8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280项。小镇规划用地面积5500亩,其中建设用地20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4500亩。
打造多层次的文旅空间载体
建设3.5万平方米的德清国际会议中心、3.5万平方米的展览馆、7000 平方米的小镇客厅、330亩的凤栖湖,以及2000亩的树阵、花海等旅游景点,成功创建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挖掘地理信息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内涵
建成全国首个地理信息专业展馆(小镇客厅),在挖掘清代德清籍著名地理学家等中外地理信息历史文化的同时,深入挖掘其高科技特性,衍生出地理信息高科技体验游。
构建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位一体”
小镇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独特内涵成为重要吸引力,文艺汇演、小镇青年节、小镇长跑等成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高科技特性体验游也成为跨界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科普、体验高科技的好去处,构成了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型魅力空间。
二、如何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典型小镇:浙江诸暨袜艺小镇、广东深圳大浪时尚小镇、吉林长春红旗智能小镇、广东佛山禅城陶谷小镇
案例:浙江诸暨袜艺小镇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袜艺小镇是时尚产业类小镇。以发展袜艺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520家左右,吸纳就业2.2万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43亿元,年缴纳税收3.3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40项。小镇规划用地面积44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8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34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890亩。
将景点打造、环境整治融入小镇建设
紧扣“袜艺”主题,突出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通过建设袜艺主题广场、袜艺文化体验馆、滨水休闲文化长廊等旅游景区,同步将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精品村建设、五星达标aaa级争创等政府重点工作中。
实现生态、产业、旅游的同步推进
推进“美丽示范街、小镇客厅、镇容镇貌改造、入镇口改造、生态河道治理、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等6大工程,编制“三纵三横”旅游景区规划,将大唐袜业城、诸暨城市三环线旅游景观带、冠山溪滨水休闲文化长廊等景观串点成线,构筑休闲购物游、创业创新游等4大旅游线路,2017年小镇顺利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评定验收。
构建特色文化为核心的小镇内涵
深挖大唐文化,通过“文化 产业”“文化 旅游”“文化 社区”等多种形态,把袜子的时尚元素融入小镇景观,打造全球唯一的以袜子为图腾的特色小镇。比如,融入唐小艺、唐小乐卡通形象,把旧厂房改造成为袜艺主题广场,把旧袜机、废锅炉变成特色装饰品。打造大唐袜艺文化体验馆,展示大唐袜业文化历史及未来趋势,将4000多年来袜子的演变通过多维馆藏与“场景故事”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将书法、诗词和影像、视觉、声音、装置等现代艺术碰撞,大胆跨界探索袜子蕴藏的独特文化内涵和现代美学价值。
三、如何开拓城镇化建设新空间?
典型小镇:江苏苏州苏绣小镇、云南曲靖麒麟职教小镇、吉林安图红丰矿泉水小镇
案例:江苏苏州苏绣小镇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苏绣小镇是先进制造类小镇。以发展苏绣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120家左右,吸纳就业近1万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7亿元,年缴纳税收0.7亿元,年接待游客人数100万人次。小镇规划用地面积57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1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38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60亩。
由文旅集团与资本方共同建设
由苏州西部文化旅游发展公司与苏高新集团共同出资成立苏州苏绣小镇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小镇项目投资运营主体,负责项目的融资、开发和运营事宜。
拥有丰富在地资源,优势明显
苏绣小镇所在地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具有2200多年的刺绣文化历史,在发展苏绣产业上,拥有载体、结构、特色、人才4方面的独特优势。立足丰富旅游资源,融合苏绣文化与传统工艺,实现苏绣文旅跨界融合。小镇苏绣文化符号意义凸显,成为吸引游客体验、观赏、消费的原始动力。
创新多样利用推广宣传形式
以“中国刺绣艺术馆”“绣品街”“绣馆街”为主要代表的苏派建筑,为苏绣文化的展示、传播、交流提供了良好载体。已举办十一届的小镇特色文化节庆品牌——“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成为小镇刺绣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年均参加国内知名文创展会近十场,并作为非遗项目亮相欧美各国,积极开展非遗研究合作,成为高校的创作和教育实践基地。吸引诸多影视剧把苏绣引入剧情并在小镇取景,传播彰显苏绣独特魅力。
四、如何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支点?
典型小镇:江西大余丫山小镇、安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镇
案例:江西大余丫山小镇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丫山小镇是休闲体育类小镇。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17家,吸纳就业600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9亿元,年接待游客760万人次。小镇规划面积96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2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49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200亩。
多类型旅游产业齐发展
(1)运动竞技产业。建成了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新动力汽车越野基地、全国第一个1公里环形自行车泵道等国内一流的运动竞技场地,先后举办了全国山地马拉松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共31类300余次高水准运动赛事,参与人员超过200万人次。
(2)探险拓展产业。打造了悍马博物馆、森林拓展训练基地、空中看丫山、房车营地等一批探险拓展基地,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百部房车露营大会。
(3)康乐游戏产业。打造了亚洲第三大轮胎主题乐园、a哆森林、万米悬空玻璃栈道、溜索、打水寨、网红桥等康乐游戏基地,吸引了大批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休闲度假。
(4)健身健美产业。建设了130公里环山健康骑行步道、16公里登山道、游泳馆、拳击中心、竹林球场、室外篮球场、竹林瑜伽等健身健美场地,成功承办江西省群众登山健身大会。
(5)养生保健产业。与同仁堂合作发展健康理疗产业,建设了国际生态康养度假中心等20多个康养项目,大力发展康复疗养、健康维护、旅居养老、“候鸟”养老等业态。
注重生态保持与区域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按照天蓝、地绿、水净、乡魂、乐游、宜居的目标,突出生态秀美、人文醇厚的文化特征,盘活乡村的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建设了a哆乡村、水上乐园、乡村旅游观赏园、龙山瀑布群等乡村旅游项目56个。先后被评为江西首个aaaaa级乡村旅游点、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传统文化养生基地、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
五、如何搭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平台?
典型小镇:天津西青杨柳青文旅小镇
案例:天津西青杨柳青文旅小镇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文旅特色小镇是文旅产业类小镇。以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及商户1100余家,吸纳就业4000人,完成特色产业投资21亿元,年接待游客226万人次。小镇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40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800亩。
集聚多方智慧进行文旅开发
小镇核心区由国有平台公司投资建设,其他功能区引入知名文旅开发公司进行专业化市场化的融资、开发、运营事宜,并利用古镇旅游管理、太德励拓传媒、李宁非凡体育等第三方主体,借助其资源资产优势打造小镇高水平运营服务平台。积极吸纳各类文旅企业、大师工作坊、文化创意街区,为小镇注入活力和特色。
着重显现特色、产业等诸多优势
小镇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产地之首。杨柳青木版年画具有380多年的发展史,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国内外,拥有集聚效应明显、产业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显著、人才队伍汇聚等四个方面的独特优势。小镇内建有年画博物馆、民俗文化馆、明清街等传播年画的文化空间,为年画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小镇围绕年画技法工艺和流程特点,集聚了木印、水印、石印、胶印等上下游产业,结合文旅项目实现年画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开发丰富旅游资源,实现年画文旅跨界融合。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